学校新闻

国际交流合作处云端参加国际系列论坛

   为了阻断疫情,全世界多数国家都经历了短暂的停工停学。目前虽然中国和新加坡都恢复了部分教学活动,但在教育形式上,疫情所带来改变依然存在。高等学校利用互联网,广泛开展网上授课,教育资源面临重新分配。新常态下,高校国际化进程、产学研合作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2020年7月16日,由新加坡南洋公共管理研究生院和新加坡联合早报共同主办的云端系列论坛如期举行。本届论坛以“后疫情时代高校国际化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为主题,国内外众多高校学者、新闻媒体参加。经省政府批准,我校由刘志强副校长带队,国际交流合作处全体成员参会。

   论坛安排两场主题报告。在第一场主题报告中,南洋理工大学南洋公共管理研究生院院长刘宏教授以《高校视角:后疫情时代高校国际化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为主题,从线下到线上、科技的作用、学生国际流动及其政策局限、亚洲高校的崛起和发展以及国际合作的新契机与领域五个方面做了报告;南洋理工大学跨学科研究生学院副院长申泽骧教授以《新常态下的高校国际化发展及挑战-人才培养、产学研结合专题》为主题探讨了疫情之下的背景、新常态下的高校发展、新加坡-中国合作前景以及合作展望两位教授演讲后,与会人员还就高校国际化发展过程中,如何为教师学生参与国际公共事务搭建平台,用公开、公平、开放的心态思考问题;在疫情背景下,高等教育科技发展进步如何利用好科技手段和平台、国际项目如何应对、青年学者发展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在第二场主题Globalisation vs De-globalisation: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in post COVID-19 ASEAN报告中,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美欧所首席研究员张茉楠教授探讨了后疫情时代加快“一带一路”及亚洲经贸循环问题全球化与逆全球化–后疫情时代“一带一路”倡议在亚细安(东盟)的发展。新冠疫情,全世界共同面对,要增进互相了解,在现有环境之下,多积淀,及时进行总结和梳理,继续推进国际化,要依据各自国家政策进行调整,为今后的发展创造更多的机会。

   通过参与此次论坛,对我校后疫情时代如何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开展留学生线上教学等工作提供了借鉴和参考。同时,也是对我校外事队伍的一次培训,提升了外事工作人员从事本岗工作的水平,今后更好的服务全校师生。(文/刘笑)


上一条:副校长刘志强深入国际交流合作处指导工作
下一条:国际交流合作处参加省外事办举办的省内高校外事培训(第一期)